1840年9月5日的一个傍晚,一轮夕阳散发着金光,缓缓地西沉。福建泉州知府大院里一阵忙乱,丫鬟们跑进跑出,原来是知府夫人临产,要生孩子了。不好,孩子难产,产婆焦急地忙碌着。听着夫人大声的呻吟,知府萧玉堂焦急地在客厅里踱来踱去。终于,听到夫人的呻吟声逐渐微弱下去,只听见一阵

1840年9月5日的一个傍晚,一轮夕阳散发着金光,缓缓地西沉。
福建泉州知府大院里一阵忙乱,丫鬟们跑进跑出,原来是知府夫人临产,要生孩子了。
不好,孩子难产,产婆焦急地忙碌着。听着夫人大声的呻吟,知府萧玉堂焦急地在客厅里踱来踱去。
终于,听到夫人的呻吟声逐渐微弱下去,只听见一阵杂乱的喊声:
“生了!生了!…”
萧玉堂喜出望外,他俩都四十多岁了,还没有孩子,俗话说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他一直为这事犯愁。
有一天,妻子竟然怀孕了,怀孕前,夫妻俩各自做了一个相同的梦。
梦见一位老者,长须飘飘,奇怪的是,他竟然骑了只大老虎,夫妻俩同时惊醒,两人做一样的梦不说,关键不知道是凶是吉?
第二天,妻子就怀孕了。

"啊!"的一声,只听见夫人一声惨叫,产婆手里抱着孩子,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。萧玉堂看见产婆手中,哪里是什么孩子,是一只肉球。
"夫人呢?"
萧玉堂吼道。
"夫人惊吓过度,已气绝身亡。"
产婆不敢隐瞒。
"丢出去!”
萧玉堂联想到妻子怀孕前做的梦,更觉得这个梦不吉祥,这个肉团给家里面带来了厄运,让他痛失爱妻,他怒不可遏。

一个卖药的老翁刚好路过门口,看着丢出门的肉团,他赶紧抱了起来,敲开知府的大门,跟萧玉堂说:
“我有办法。”
萧玉堂将信将疑,看着老翁将肉团切开,里面竟然是一个健康、聪明的男婴。
望着失而复得的儿子,萧玉堂喜极而泣。
终于有了儿子,萧家有了传宗接代的继承人,萧玉堂给这名婴孩取名萧富民。
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一生历坐15个道场,重兴6大祖庭,一身兼禅宗五脉传承的禅宗泰斗——虚云老和尚。

从小佛缘深厚,发愿出家,弘法利生
虚云老和尚从小佛缘深厚,他聪明伶俐,从小生活条件优越,吃喝不愁。父亲为官知府,这个官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
家里藏书丰富,儒、释、道各种书籍都有。
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经常抱着各种书籍苦读,别的孩子顽皮,只知道玩耍时,他却爱上了读书,他读书很投入,常常读得津津有味。
他性格内向,遇事喜欢钻研、琢磨。一些佛学经典,《大悲咒》、《心经》等,他早就会背诵了。

他还经常到寺院里面磕头、烧香,听一些老法师讲经说法。有居士好奇地问他:
“你那么小的年纪,佛经那么深奥,你能听懂吗?”
虚云不光不觉得经书深奥,相反,他还体悟到佛经讲的都是生活中的智慧,佛说的都是无上的真理。
他不光没有懈怠,还风雨无阻、乐此不疲。
得知萧富民爱跑寺庙,父亲萧玉堂着急了,这孩子,别是要出家吧?你可是我的“秋葫芦儿”,我是老来得子啊,全家就指望你传宗接代呀。

还真让父亲猜到了,萧富民17岁那年,他偷偷跑到南岳衡山去出家,父亲早有防备,派人把他劫了回来。
为拴住他的心,父亲为她娶了两房如花似玉的老婆,萧富民不为美色所动。
新婚之夜,他并没有与妻子圆房,他与她们说明了自己发愿出家,将来弘法利生的心愿。
两位如花美眷理解了他,他们三人一起相安无事,萧富民甚至还与她们讲经说法。
终于有一天,19岁的萧富民带着自己的堂弟萧富国,偷偷跑到鼓山涌泉寺出家为僧。次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,取名古岩。

为报父母恩拜五台山,受文殊菩萨搭救
1882年,42岁的虚云老和尚来到了浙江普陀山修行,有一个和尚找到了他,告诉了他家里的消息,父亲在他出家不久就辞官归隐,没过几年就郁郁而终。
他拿出父亲的遗物交给虚云老和尚,虚云老和尚打开一看,原来是一本族谱。当年,他和堂弟萧富国出家,直接就断了萧家一连三门的血脉。
虚云老和尚不禁百感交集,他想起他的母亲,为生下他受惊吓,气绝而亡。他的父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,耗费了一生的心血。
他没有按父亲的安排,娶妻生子,陪伴在旁度过一生。如今,父母双亡,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?
他于是立下誓愿:三步一叩从浙江的普陀山出发,朝礼山西的五台山。

五台山地形险峻、地处荒僻,此行不光路途遥远,而且一年四季,风霜雪雨,风餐露宿。
三步一叩朝礼五台山,需要极顽强的毅力,付出极艰苦的努力。
虚云老和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朝礼的行程,途中遇险无数。
快到五台山的时候,他饥寒交迫,又生疾病,遇到了老乞丐文吉的两次搭救。相传,文殊菩萨叫文殊妙吉祥,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。
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北风呼号,天寒地冻。
衣衫单薄,饥寒交迫的虚云老和尚,来到一个茅草屋里躲避风寒,虚云老和尚极度疲弱,一进茅草屋,就昏迷了过去。

醒来时,发现一个叫文吉的老乞丐来到身边,他生起了柴火,屋里逐渐温暖了起来。他熬了些小米粥喂给虚云老和尚喝,虚云老和尚才觉得身上有了些力气。
文吉劝虚云老和尚放弃朝礼,他说还有两千里地呢,你一个人势单力薄,会有生命危险的。
虚云老和尚摇摇头,目光坚定地表示:宁愿前行一步死,不愿后退一步生。
果不出其所料,虚云老和尚又病倒了,他患了痢疾,肚子疼痛难忍,又一次昏迷。
醒来后,老乞丐文吉竟然又在身边。看着擦洗干净的自己,他感激地问文吉:
“你是怎么找到我的?”
文吉笑着说,我常在这一块,这里的人都知道我,我先帮你把行李背上山,你到了,一问寺庙的僧人,就可以找到我了。

虚云老和尚三步一叩,终于抵达五台山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的行李放在殊像寺门口,没见文吉踪影,一打听,出家的僧人都说没听说过此人。
虚云老和尚非常惊讶,明明有个叫文吉的老乞丐,两次在自己生命最危急的关头,陪伴在自己的身边,救了自己的性命。怎么一下凭空不见了呢?
虚云老和尚想起文殊师利菩萨,曾发下弘大心愿:每一位来到五台山的人,我都要迎接一千里相送八百里。
难道文吉就是文殊菩萨?想到这里,虚云老和尚心里明白了,他朝文殊菩萨座像拜了拜,感谢佛菩萨的加持!

为救万民,酷暑天祈雪除瘟疫
经过很多年,千锤百炼的修行,虚云老和尚已成为一代高僧。
清朝光绪年间,国家内忧外患。八国联军强势侵华,国内旱灾严重、瘟疫盛行,百姓民不聊生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虚云法师心中不忍,为救万民,他决定组织为期数天的祈雪大法会。
当时正值九月,俗称"秋老虎",天气非常炎热,做一场法会让炎热的天气飘雪,这岂不是天方夜谭。
好心的人劝阻虚云老和尚,大热天祈雪除瘟,难度太大,一旦没有成功,惹恼了统治者,还有性命之忧。

虚云老和尚忧国忧民,自己的生命早已置之度外。他相信诚心可以感天动地,相信佛菩萨一定会除去瘟疫,拯救苍生。
在虚云老和尚的号召下,各地僧人纷纷响应,终南山也来了些世外高人,他们搭建高台,举办祈雪法会。
法台布置庄严肃穆,桌上供着佛祖菩萨,虚云老和尚领着九位身披红袈裟的法师,端坐在高台上,随着法器的敲响,他们开始了诵经、念咒。
台下围满了虔诚的百姓,现场鸦雀无声,只听见法音袅袅,诵经声朗朗。大家不停地虔诚叩拜,求老天开开眼,佛菩萨救救我们吧!
求雨六天六夜,天气依然没有一丝变化。望着天上火红红的太阳,百姓接连哀叹,皇公贵族纷纷嘲讽。

虚云老和尚不为所动,带领僧众依然诵经、持咒不停。
突然,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,火红的太阳不知什么的候不见了,那白晃晃刺眼的日光也消失了,天空竟然飘来几朵乌云,随即刮起了一阵眩风,天空真的飘起了雪花。
简直像神话中的故事,看着大热天飞雪,大家目瞪口呆,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随即破涕而笑,欢喜雀跃,这场大雪连接下了许多天。
这场大雪解除了旱情,去除了瘟疫,拯救了苍生。
一时间,大家都惊呼佛菩萨显灵,就连老佛爷慈禧太后听说了,也赶来跪在雪地里,向虚云老和尚叩拜。

虚云老和尚拒绝慈禧太后的挽留,悄悄离开长安,在终南山搭建了一个小茅屋,在那里闭关修行。
“坐阅五帝四朝,不觉沧桑几度;受尽九磨十难,了知世事无常。”
这是虚云老和尚晚年写给自己的一首诗,诗中概括了老和尚历尽磨难,传奇的一生。
1959年9月12日,虚云老和尚预知时至,他嘱咐弟子们护持正法,严守祖德戒律,留下一个“戒”字点醒后人,世寿120岁。
第二天,弟子们到房间,看见桌上写下一行字:
“反对我的人,你们不要反对我了,我马上就要走了;舍不得我的人,也不要舍不得了,我去去就来。”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jt.com.cn/639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