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源公众号:眼近史1956年,一位副省级女干部去世。按理说,在当时,这算不得什么大新闻。但是,这位女干部去世的时候,却有三位上将为她扶灵,几十位将军参加她的葬礼。那么,这位女干部生前到底有何不同之处,有如此和身份似乎不大符合的葬礼?这位女干部的名字叫邱一涵,生于1907年。那个时候,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统治期间,作为一个女孩子,邱一涵是需要裹小脚的。虽然在后
本文来源公众号:眼近史
1956年,一位副省级女干部去世。按理说,在当时,这算不得什么大新闻。但是,这位女干部去世的时候,却有三位上将为她扶灵,几十位将军参加她的葬礼。那么,这位女干部生前到底有何不同之处,有如此和身份似乎不大符合的葬礼?

这位女干部的名字叫邱一涵,生于1907年。那个时候,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统治期间,作为一个女孩子,邱一涵是需要裹小脚的。虽然在后来清朝灭亡后,邱一涵的脚从长长的裹脚布中解放了出来,但是她的脚已经畸形、不良于行了。
邱家是一个革命家庭,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,邱一涵从小就有投身革命的想法,想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。
邱一涵家中并不富裕,但是他的父亲还是坚持供养着两个孩子上学读书,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习文化,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想,从而改变一个人。
1917年,十岁的邱一涵顺利地进入平江县新学堂读书,后来她又插入平江秀野高小六年级学习,邱一涵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,进步速度非常快。
还在1924年,参加了进步组织,从此,开始了革命的道路。

19岁的邱一涵已经是一个有独立自主思想的大姑娘了,她决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想在那里一展身手。加入青年团之后,她时刻也没有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兢兢业业、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情。
与此同时,她遇到了同样投身革命的袁国平,组织同意后,两人就结为了夫妻。
收获爱情后的邱一涵,在事业上也更上一层楼。她结婚第二年加入了红军,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,她的职务也不断上升,最后成为红军的妇女部长。
邱一涵勇敢又极具有牺牲精神,在江西吉安一次反围剿作战中,为了救受伤的战友,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到前方,导致右臂被子弹击成重伤。
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糟糕,她的右臂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,导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,对于这一事件,她毫无怨言。

1934年,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,组织上宣布准备长征。
组织上说,这次去前方,有很多困难,要走路,没有马骑,并且是晚上行军,还要防空。要自己背东西,要作群众工作。
组织还临时编了一个军团和一个梯队(由中央直属各机关组成),其中有30名女同志,都是经过挑选、经过考验的,最少的也有三四年参军的历史,对革命事业都有奋斗到底和牺牲的决心。邱一涵就是这30名女同志当中的一员。
过草地时,大家都没粮了,邱一涵觉得抬担架的民工太辛苦,就和女战友把仅剩的一团饭和一小把豆子给了民工,她们只能挖草根、吃野菜充饥。连续七天七夜,邱一涵粒米未进,没吃到一丁点油和盐,硬撑着走出了沼泽。
邱一涵还误吃了毒草,以至于双手肿胀如馒头,终生都没治好。之后邱一涵忆起长征说道:
"在平常看起来是难以忍受的,但当时我们并不以为然,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是党所领导的武装,是有崇高理想和阶级觉悟的战士。"
后来,有人说邱一涵在长征时搞“特殊化”,拽着马尾巴走。她听到了,并没有觉得委屈,叹了口气说:“还有不少同志连马尾巴也没得拉,永远倒在雪山里。想起他们,我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。”

抗战爆发后,邱一涵夫妻都被安排到了新四军军部工作,袁国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,邱一涵则担任宣传科长,两人还被评为新四军模仿夫妻,好不容易能够常聚,没想到1940年10月,蒋介石给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下达了最后命令,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赶赴黄河北部。二十天后,朱德、彭德怀回电,在据理力争之下,驳回了这一无理要求。
然后就发生了皖南事变。
当时袁国平与新四军9000多人奉命北移,没想到国民党早已布置好了陷阱,以近十倍的兵力包围了我军。

袁国平在战斗中遇难,战士们一次次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,但是袁国平身受重伤,一起前进的话就是战士们的负担,袁国平不愿意拖累战士们,不想要让更多的战士们牺牲,最后扣动扳机选择了自杀,35岁的袁国平先于妻子一步离开了人世。他的遗骸在1955年被移葬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。
他牺牲时践行的诺言一直到现在,我们都记得!
如果有一百发子弹,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,最后一发留给自己,决不做俘虏
袁国平和邱一涵二人的三个孩子当中,大女儿在13岁时就成为了别人的童养媳,而二女儿则是因病早早夭折了,剩下的儿子靠着和失明的奶奶一起讨饭来勉强度日。孩子们落入如此田地,邱一涵倍感伤痛之时,又再次失去了丈夫,她已经变得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。每当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,都会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以前和袁国平的种种。原先近在咫尺的爱人,如今阴阳两隔,所能触碰到的,只有一张没有生命的照片而已。
邱一涵强忍悲痛,继续为党努力工作。历任抗大四分校政治部主任、华中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、江苏省委常委、江苏省监委书记、全国妇联执委等职务,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。

袁国平去世以后,邱一涵将自己的儿子接回了身边,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她让儿子重回校园,接受知识教育,努力学习,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。重点:她的儿子是在普通的学校上课的,没有因为自身的官职和家庭的荣誉而搞特殊化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她并没有放松自己,一直在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只要祖国需要,她义不容辞。在一生当中,她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,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委常委一职,属副省级。工作中她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心怀我党,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,无愧于任何人。
可惜天妒英才,因为以往受过伤,再加上日常积劳成疾,她患上了癌症。
1956年11月2日,邱一涵在南京不幸病逝,时年49岁,噩耗传来,许多好友为她落泪。

虽然邱一涵当时不在军队工作,但是她的好友唐亮上将、宋时轮上将和钟期光上将都参加了她的丧礼,三位上将亲自为她扶灵,此外还有几十位将军,南京上万名群众自发为她送行,令人感动。
时隔十五年之后,邱一涵终于能以另一种方式和自己的丈夫相见,两人合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望江矶,在这里,他们终于能够体验到盛世的安稳、太平和美好。
张震曾评价邱一涵说:“革命战争的烈火考验、锤炼了邱一涵一颗坚强妻子的心,一颗伟大母亲的心,一颗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心。”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jt.com.cn/61424.html